会员风采|老兵口述史与他们的本真生活

发布时间:2022-12-22

分享:

微信截图_20230103143933.png

微信截图_20230103143951.png

薛刚,男,1963年7月出生,籍贯北京,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毕业,1988年从原总参三部转业。先后在湖北省荆门市原粮食局任科长、北京中关村电子商城任办公室主任、北京电视台任专题片编导、中央电视台任专题片编导、北京天际东方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等职务,2016年转任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副馆长至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第一主采记者、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特聘历史顾问、独立纪录片导演。

老兵口述史与他们的本真生活


不只看到人生中的闪光面,不同于教科书上的历史,口述历史关注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将小人物体验化的经历与大环境、大事件相结合。在南京,有这么一个人,从事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记录十余年,足迹遍及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采访了近千位抗战老兵。

他是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副馆长薛刚。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从原总参三部转业后,他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多年致力于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现定居南京,带领口述史团队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

本身就属于小众学科、近年来才稍微有点“热度”的口述历史,十年前在大众看来更是陌生与冷门。“很多人会把口述历史与新闻采访相混淆”,薛刚介绍说,“有的老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会讲述值得宣传或者自己很荣耀的一些事情,这就对我们做口述采访造成了一定障碍。”

“我们希望能够从一个老兵的出生、成长一直讲到现在,家庭史、成长史、教育史、从军史、战斗史、政治史甚至婚姻史等等,我们都想问到。”薛刚介绍道,他认为口述史就是讲述抗战老兵完整的一生。

薛刚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军人。父亲在部队教了一辈子书,很多战友都经历过抗战。小时候,薛刚就经常听父辈的叔叔、伯伯们聊起当年的往事,耳濡目染地对老兵群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成长在军营、年少读军校、尔后进部队服役的经历,他自然而然对经历过战争年代九死一生的老兵怀有亲切感。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历史书上关于抗战的描述只有短短的一页半介绍,这段历史我们过去知道得比较少,或者比较片面,我本身就很喜欢历史,对老兵这个群体一直保持非常敏锐的关注。”他说。

刚开始时,薛刚和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抗战老兵进行口述历史采访只能牺牲自己的周末或者工休日假期,自掏腰包来进行。虽然偶尔能得到一些社会热心人士、公益机构的资助,相对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

到目前为止,薛刚和他的团队跑遍了几乎整个中国,一年365天有几乎超过200天都在进行老兵口述史的采集工作。他所在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口述历史工作室自成立以来,采访了近3000位抗战老兵,访谈视频素材超过30万分钟,这些成果被他们以视频、录音、文字、图片等多重形式记录和保存。

在被问及这些年坚持关注抗战老兵的初心时,他说:“对老兵的关注,是个欠缺的东西。几乎很少有人对他们做这样的记录,大家对民间记忆、社会公众记忆也接触得比较少。我的动机很简单,我们不光要关注那段历史,还要记录那段历史。”

0001.png

(薛刚采访既参加过长征又参加过抗战的102岁老兵胡正先)


据薛刚介绍,抗战老兵口述历史采集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首先是前期功课。抗战老兵经历过不同时期的社会变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认知。这些认知和感受都是历史记忆的碎片,也是口述历史的价值。如果你对那段历史和事件不了解,或者跟老人沟通不到位,老兵可能会觉得你不懂,就跟你说得很轻描淡写,会影响口述采访的质量。因此困难就在——需要做好足够的功课,和被访者之间有非常好的前期沟通。要看大量的书籍、查询大量的资料,否则很难与老兵形成比较好的对话。另一个困难是时间。这些老兵都已是耄耋之年,薛刚采访过年龄最大的114岁,最小的也有88岁。他们年事已高,从一开始了解信息,到真正付诸行动进行采访,经历这一过程后,可能有的老人就不在了。这是让薛刚觉得特别遗憾又无奈的事,他常说,“我们是与时间赛跑的人,我们明知跑不过时间,但我们还必须得跑。与时间赛跑,我们永远都是失败者,但我们还得跑。”

001.png

(薛刚采访“明星级老兵”、表演艺术家肖驰奶奶)


多年来,薛刚对老兵故事传播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体会。他说,过去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把英雄烈士宣传得过于“高大上”了,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年轻人会对此产生抵触的原因。我们要大力弘扬英烈事迹、英烈精神,但也要更多关注其背后的故事。不光要知道英雄人生的亮点,更关键的是要知道亮点是怎么形成的。往往这些亮点在他们的普通生活中并不会一直闪亮。不论是哪个年代的老兵,在传播时我们要摒弃过去那种太过于“高大上”的宣传,首先要把他回归到一个正常人。他是个普通的人,和你我都一样。

在利用新媒体手段传播老兵故事方面,薛刚提出了他的两点建议:一是要符合年轻人的视角,忠于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他们对一些事物的理解。二是要抓住“点”,抓住老兵群体在生活中和普通人一样的“点”。很多非常好的老兵故事其实也是你我都会经历的很普通的故事,只不过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英雄”身上,更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把这些故事里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对人生的感悟提炼出来,就是接地气、平民化的内容,这样才会让英雄更具象、更有亲和力、更贴近本真生活。
    (以上文字来源于凤凰历史频道,经薛刚本人同意,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