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党支部与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党支部开展 “致敬革命英烈 颂扬中华脊梁” 联合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2-08-26
来源:1486
分享:
8月26日,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党支部与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党支部共同开展“致敬革命英烈 颂扬中华脊梁”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共建新模式,凝聚党建新合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集体合影(骆骥英 摄)
活动首先组织参观了退役军人事务部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红色展馆,了解国家英烈褒扬工作发展历程,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红色足迹,重温共产党员初心使命。
参加活动人员在抗美援朝牺牲烈士遗物展前久久驻足观看(骆骥英 摄)
活动邀请开国上将李克农之孙李凯城、我党隐蔽战线牺牲烈士刘光典之孙刘新宇为大家讲述红色故事。
李凯城老师从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五个感人故事为切入点,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史诗的奋斗历程,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依托红色资源、利用艺术形式,为英烈褒扬神圣事业做出贡献的新思路新途径。
李凯城老师讲述红色故事(王元萍 摄)
刘新宇老师以《生命写就忠诚—— 中共台湾英烈的理想信念》为题,围绕爷爷刘光典人生面临的“五次选择”,讲述了我党隐蔽战线斗争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
刘新宇老师讲述《生命写就忠诚—— 中共台湾英烈的理想信念》(骆骥英 摄)
韩美林艺术馆工作人员详细解读韩美林老师创作的《中华脊梁》和《孺牛图》作品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深情讲述了韩美林老师作为一名老兵的深厚家国情怀和拳拳赤子之心。
解读《中华脊梁》和《孺牛图》作品所蕴含的革命精神(骆骥英 摄)
《中华脊梁》的创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将英烈精神融入艺术手段,饱含醇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彰显了民族文化张力,寄托着对中华英烈的崇敬之情。韩美林老师在创作时表示:老兵虽然退役,但为国家奋斗不息。
韩美林老师为《中华脊梁》题字:永远怀念为中华民族捐躯的中华英烈们——八十六叟老兵美林
活动中,周建萍秘书长代表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向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赠送书法《中华脊梁》。李中水会长代表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向韩美林艺术基金会赠送《血沃宝岛》等红色书籍。
(骆骥英 摄)
周建萍秘书长代表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党支部,向李凯城、刘新宇两位革命后代表示致敬,向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党支部表示感谢。她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讲述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强调“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本次联合党日活动聚焦“致敬革命英烈 颂扬中华脊梁”主题,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既有对红色革命精神的学习和传承,又有对中华传统艺术的熏陶和感染,有效融合了传统艺术特性、社会公益特性和英烈褒扬工作特性,充分发挥了双方共建的协同效应,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收获很大。
周建萍秘书长讲话(王元萍 摄)
李中水会长代表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党支部,对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党支部全体同志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这次联合党日活动,共同聆听了一堂“坚定理想信念”的生动党课,共同见证了韩美林老师作为一名老兵的高尚情操和对党的深厚感情,共同探索了党支部联学联建的新模式。近年来,韩美林艺术基金会、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始终秉承“艺海无涯,美美与共”的宗旨,致力于推动中国艺术创新发展,助力国家精准扶贫,系统、规范、持续地开展公益事业,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英烈精神方面,与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有着很多共同点、契合点。下一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深化交流走访和学习共建,把本次活动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共同做好传统文化、英烈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发扬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活动期间,还观看了《忠骨—寻找英雄》《韩美林—我是一个兵》专题片,进行了传统艺术版画《孺牛图》拓印体验。
体验艺术版画《孺牛图》拓印(骆骥英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