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烈士变有名 烈属“探亲”诉衷肠——海阳籍烈士于秉初、孙学通家属前来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祭扫

发布时间:2023-04-05

来源:济南战役纪念馆

分享:

近日,烈士于秉初、孙学通家属、海阳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寻亲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前来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区祭奠济南战役牺牲的烈士。


“爸爸,你的女儿来看你了”

“爸爸,我来看你了,你的女儿来看你了...”年已77岁高龄的于翠香,不怕路途遥远,坚持要来和父亲见一面。她怀揣思念、手捧鲜花和贡品来到父亲于秉初的墓前。轻轻擦去墓碑上的灰尘,凝望着父亲的名字。“虽然抑制不住地想哭,但心底是高兴的,我又能见到我的爸爸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通过DNA技术为我找到未曾见面的父亲……”于翠香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1947年6月,于秉初在于翠香出生5天后就离开家参军。参军第3天,队伍经过家门口,于秉初飞奔回家在门口看了一眼,没来得及和妻子说上一句话,就回到队伍奔赴战场。1948年,于秉初在济南战役中牺牲,家人一直没有找到他的遗骸。2022年9月24日,济南市为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49位寻亲成功的无名烈士举行立碑仪式,于秉初就是其中一位烈士。


微信截图_20230408103828.jpg


“你守国 我守家”


海阳籍烈士孙学通和爱人张淑卿的故事,感动了万千群众。“你守国,我守家”的誓言,两人用了一生去坚守。“四叔,俺爸爸找你找了一辈子,他临走前,还在记挂着这件事,俺四娘她更难,今年95岁了,等了您一辈子,一直不相信您牺牲了。”说这话的是孙学通烈士的侄子孙乐荣老人,今天本该是他四娘张淑卿老人来祭拜,但老太太年纪很大,家人担心太过激动,被劝住了。

1947年农历六月初五,18岁的孙学通新婚刚九个月,就去参了军。而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而他的新婚妻子张淑卿,一等就是75年。参军后,孙学通烈士曾给家里来过两封信,他在信里告诉她,自己在九纵供给部警卫连,他们马上就要解放济南了。她看到信很激动,按照信上的地址赶紧回了一封,可是这封信却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了回音,直到他牺牲。

孙乐荣介绍,这些年,除了孙乐荣的父亲外,他和他的孩子,历经三代人,都在积极寻找孙学通烈士的遗骸。“长清、天桥、市中,济南大大小小的陵园都找过了,但之前一直没有找到。”直到在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DNA技术,终于找到遗骸。


微信截图_20230408103842.jpg


“走遍千山万水,也要找到你”

七十五年前,济南战役吹响解放号角,千年古城浴火重生。牺牲烈士就地掩埋,近八百无名烈士长眠泉城大地。英雄功勋历史铭记,烈士英名山河永存。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下,在退役军人事务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精心指导下,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大力支持下,济南市率先运用新型DNA技术为无名烈士寻亲,成立烈士寻亲中心,组建寻亲工作专班,已先后6次出征,为57位无名烈士找到家人, 其中有6位为海阳籍,他们分别是于在肖、于秉初、于德海、于忠奎、翟海清和孙学通。

海阳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在前几天接到于翠香老人想要来济南祭奠父亲的电话后,便立即行动起来,安排车辆护送老人,并特意为没有后人的烈士带来了鲜花,代为祭扫。

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表示,烈士亲属不远千里来到济南,我们定会大力配合,为烈属做好服务工作,让烈士英魂得偿所愿,让烈士亲属得到安慰,让英烈精神万古流芳。同时,清明将至,我们全体工作人员将同心协力、奋楫笃行,为祭扫活动保驾护航,让红色教育生生不息,续写清明祭英雄的时代赞歌,汇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